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乌兰察布市委政法委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以“强化基层基础建设 全面提升工作质效”行动为抓手,积极创建政法品牌。即日起,“乌兰察布政法委”开设主题教育专栏,集中展示全市政法系统“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具体实践。
集宁区人民法院高度重视纠纷源头化解工作,主动承担纠纷化解的重要职责,参与诉源治理,2023年以来,以政法品牌创建专项行动为契机,积极搭建诉前“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努力做好诉源治理“加、减、乘、除”法,创新发展法院式诉源治理新模式。
一、全力做加法,织密多元解纷同心网
坚持以“融”字当先,立足审判基本职能,自觉将诉源治理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体系。从2021年起,我院在区委政法委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下,以政法品牌创建为契机,大力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努力构建“1+2+N”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一是建立“1个诉前调解党支部”。依托院机关党委,成立“诉前调解党支部”,设置5个党员先锋岗。二是成立“两大诉前调解中心”。我院先后与市区两级司法局联合成立了诉前律师调解中心和诉前人民调解中心,中心配备4名律师,返聘4名退休员额法官担任调解员,初步形成了“诉讼调解在前、法院立案在后”的解纷模式。三是构建“1+N”多元联动调解室。我院主导对接市妇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工商联、区总工会、9家金融机构等社会调解资源部门,分别成立了家事调解工作室、知识产权案件诉前调解工作室、老兵调解室、商事案件诉前调解工作室、劳动争议诉调工作室及金融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等6个调解工作平台。
二、倾力做减法,构建定纷止争新模式
强化“分调裁审”改革,树立未病勤预防、简案进门诊、繁案找专家理念,构建“立案前诉前调解+立案后庭前调解+开庭审判”三层“漏斗式”矛盾纠纷化解模式。推行“引导式”把脉。加强诉前分流引导工作,我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置一个窗口接待,制定分流程序,配备1名程序分流员,把好诉前分流减量“第一关”。创新“门诊式”调解。积极引入政治素养高、工作经验足、群众口碑好的特邀调解组织及特邀调解员入驻我院诉前调解中心,完善人员配备并设立诉前调解工作室,将简易案件引流至诉前调解,通过“门诊式”服务将纠纷化解在诉前,实现走进一个厅、事务一站清。开设“住院式”治疗。优选组建“4+4+4”速裁快审团队(4名员额法官、4名法官助理和4名书记员),针对“两大调解中心”导入的司法确认案件,以及小额诉讼案件、诉前保全和其他权利义务明确当事人争议不大的案件,实行“当日分案、一次开庭、当庭宣判”,切实做到“快立、快审、快裁”。
三、合力做乘法,架起沟通交流连心桥
加强与行业性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持续完善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畅通常态联络渠道,实现力量整合、信息共享、资源互通。今年,我院与辖区内9家银行建立了“金融案件防控处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进金融纠纷源头化解,共同维护金融秩序安全。常态化开展精准普法,走近人民群众的心坎,通过“送法进社区”“发放宣传册”“公众开放日”等活动,让群众“零距离”接受法治熏陶、沉浸式感受法治文化。
四、聚力做除法,打造快速解纷新引擎
以数字赋能提速减负,综合发挥“移动微法院”“人民调解平台”“道交一体化平台”的作用,在诉前调解中心配备视频连线设备,通过引导群众进行在线咨询、在线评估、在线分流、在线调解、在线确认,实现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让老百姓享受掌心上、家门口诉讼便利。到目前为止,两大调解中心诉前调解各类民商事纠纷3483件,调解成功2047件,调解成功率在50%以上,案件涉及金额达1.39亿元,为当事人节约诉讼费近37.85万元,逐步实现了“化讼止争”向“少诉无讼”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