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共乌兰察布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夯实“基层之治”
发表时间:2023-12-20 20:43:12
新闻来源:内蒙古政法
责任编辑:李海涛

  在构建社会治理体系中,基层派出所处在维护社会治安、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基层社会治理主力军,更是夯实平安建设的“压舱石”。

 乌兰察布市公安局集宁分局围绕主题教育,在探究构建新型“枫桥式派出所”过程中,明确“派出所主防”职能定位,结合辖区人口结构、矛盾纠纷类型、企业主体等方面的特点,逐步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搭建主动防范体系,做优便民服务,取得了较好成绩。

   “1+3+2”优化警力配置 提升警务效能

 乌兰察布市公安局集宁分局坚持内外挖潜与机制创新并重,探索有效缓解因警力不足带来的社会管控难题,也促使警务工作由“被动警务”向“主动警务”转变,实现警力资源和警务效能最大化。

  一方面,各派出所根据民辅警年龄结构、能力特长、性格特点,择优定岗,配齐配强“两队一室”岗位警力,并根据各片区每日接处警实情,推行“1+3+2”警员配比模式,即每天安排1名接警员+3名出警员+2名巡逻员负责日常警务工作。该警员配比模式在确保高质效完成派出所工作的同时,还蕴藏着“派出所+”职能。  

  派出所2名巡逻员与责任区的特巡警配合,搭建“派出所+特巡警”的“主防”筑基。建立派出所与反恐怖和特巡警大队抱团作战、协作支撑的工作机制,实现派出所和责任区特巡警业务双向融合、警力相互补充的工作目标,打造“高峰站岗、平峰巡线、有警接警、无警巡逻”的巡处一体化勤务模式,使得辖区治安纠纷、突发事件处置率显著提升。

 今年以来,巡逻防空打击现行违法犯罪25余起,抓获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50余人,服务街面群众5689次,见警率、管事率明显提高,即震慑了犯罪,也赢得了民心。

 另一方面,各派出所结合各自人员结构,不断丰富暖警爱警政策。例如白海子派出所变换奖励方式,提出“奖休”概念,秉持着“以工作见真章,以实绩论英雄”的原则,强化内部考评机制,加大对队伍的日常监督管理,采取“奖休”的方式,激励成绩突出的民辅警。该举措不仅使得民辅警身心得到休整,同时也促进民辅警寻找到差距、认识到责任、激发出动力,真正体会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延伸“情报触角”搭建“主防攻势”

  各派出所深化“两队一室”警务机制改革,坚持“派出所以基础工作为主、以社区警务为主”“社区警务专业化、社区民警专职化”,强力推进“派出所主防”落地见效。

  幸福路派出所、马莲渠派出所、白海子派出所为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做实乡村振兴警务工作,将辖区划分为多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任命民警为片区长,专职负责各项警务工作,同时,率先推行派出所民辅警到村委会兼任村书记(主任)助理,现阶段已全部实现。

  同时,按照“一村一辅警”的要求,派出所按照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原则,优先把业务能力强且对行政村人熟、地熟、情况熟的辅警,选任为驻村辅警,并在行政村逐一建立乡村警务室。

 着警服的“村干部”,借助身份优势和职能优势,强化信息收集工作,推动“微信+社区警务”机制,拓宽、延伸派出所“情报触角”,搭建“主防攻势”,及时获取社情民意,基本实现对各类苗头性、倾向性信息提前掌握,对重大风险隐患提前获取、提早预判。

 搭建“调解工作室”擦亮纠纷化解“品牌”

  集宁公安以“深耕善治”为切入点,积极推动派出所工作从“以打为主”向“以防为先”转变,从“防范发案”向“防范风险”延伸,着力擦亮“调解工作室”矛盾纠纷化解“品牌”。

 各派出所抽组、返聘有基层工作经验的民辅警成立“调解工作室”专司调解工作让调解工作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必由路径,让调解室成为警民的连心桥。“调解工作室”秉持着依法为纲、以情为线、以理为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前提,按照“群众先说理、民警后梳理、警民共谈理”的顺序,找到引发矛盾纠纷的根本原因、结症所在,对症下药、用心用情去感化当事群众,充分运用德法并举、情法相融、宣教合一的方式,将情感、法理贯穿于矛盾纠纷调解始终,引导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理清矛盾纠纷发生的原委,认清矛盾激化的危害后果,用群众听的懂的朴素语言讲清道理。

 在此基础上,各派出所的“调解工作室”创新模式,吸纳外力,采取“警+N”的警务模式,吸纳驻地司法所、法庭、社区(村委会)工作人员,实行“多部门协同、法理情融合”的警司联调机制,将公安机关处警中的快速反应优势和司法所、法庭调处矛盾纠纷的优势及村委会(社区)人熟、地熟、事熟优势整合,全力防范化解管控各类矛盾,最大限度的减少“民转刑”案事件的发生。

 2023年全局各“调解工作室”共调解矛盾纠纷1753其,治安类纠纷起506,民事纠纷1247起,治安调解案件同比2022年上升115.4%,调解工作成效显著,极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指尖小警务”搭配“移动警务队”

让服务更精准更暖心

  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各派出所将警务前移,利用社区警务建立微信群,搭建“指尖小警务”派出所能够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群众诉求。而“移动警务队”,则针对特殊群体实行上门服务,完成由“你上门寻求帮助”向“我上门主动服务”的转变,把“警务”工作变成“暖心” 的便民利民的服务工作。

  利用“指尖小警务”收集到的企业反馈,乌兰察布市公安局集宁分局相应的出台了多项优化营商环境便民利民措施,在各派出所开设服务企业绿色通道,向企业员工发放派出所制作的便民利民服务卡、民警联系电话,公开便民措施,并由“移动警务队”主动上门为企业员工办理各类业务,帮助企业整改各类安全隐患,指导企业制定安全制度及演练预案,开展联合演练,提高企业防范能力。

  2023年,“指尖小警务”与“移动警务队”的搭配组合,为特殊群体居民上门办理户籍业务467人次,为企事业单位职工上门办理居住证314个,办理户口迁入57人次,提供服务咨询3750余次。

  在坚持中焕发生机,在发展中发扬光大。前进道路上,乌兰察布市公安局集宁分局将继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续写新时代“枫桥经验”亮丽篇章,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