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共乌兰察布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卓资县法院从源头破解执行难
发表时间:2024-04-19 16:46:00
新闻来源:内蒙古法制报
责任编辑:李海涛

今年以来,乌兰察布市卓资县人民法院以“联动共治、执源治理、司法公信”为切入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能动司法理念,将执行职能“三向发力”,构建“一横一纵一保障”立体式执源治理工作格局,全面实行“卓执154+”新型执行模式,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助力诚信工程建设。

横向发力,打造“立审执一体化”协调机制

今年2月6日上午,一起诉讼案件的被告来到卓资县人民法院,主动要求履行债务。“诉讼时候原告就申请了保全,我的银行账户和微信账户都被冻结了,现在不主动履行到时候就会被强制执行,万一被‘限高’或者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我的信誉就会受到影响,干啥都不方便。”被告一边签字,一边对该案承办法官说。

今年以来,卓资县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理念,将“诉、执”双源同步推进,聚焦“诉前告知、财产保全、判后告知、执前督促、信源预防和审判管理”六个阶段,在立案阶段明确被告户籍地(经常居住地),对应确定执源治理责任团队,团队结合执行职能,依法为立案部门、审判部门和当事人提供执行意见。在立案阶段向当事人送达《风险义务告知书》《财产保全告知书》,并就申请财产保全作必要的说明。到达审判阶段后,审判部门再次就诉中财产保全做必要说明,并向具有履行义务的责任主体送达《督促履行告知书》,在判后督促无果后,依法将相关材料移送执行部门进行执前督促。

纵向发力,构建“卓执154+网格”联动机制

“协执员你好,这里是卓资县人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王某某是你们行政村的居民吗?”

“是的。”

“他现在在村里住吗?我们一直联系不到他。”

“在呢。他现在以放羊为生,白天山上没信号,晚上回了家信号好一点,才能联系到。需要我联系他吗?”

“是呢,咱们之前对接过的他那起案子,希望你告诉他及时履行,不然案子一旦进入执行程序,他就很被动了……”

今年2月26日,卓资县人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干警给协执员打去了电话,对一件小额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进行执前督促。2月27日,在协执员明理释法后,被告主动将债务履行完毕。

今年以来,卓资县人民法院以法庭为“桥梁”和“服务站”,辐射联系县域“三乡五镇”、122个村委会(社区),聘请网格员或村“两委”负责人为“协执员”,充分利用其熟悉基层情况和贴近群众等优势,全面推进执前督促、财产调查、信访化解、法治宣传等工作。

向内发力,推进执行工作“警务化保障”建设

“没想到你们能找到这里,我认识到错误了,别拘留我行不?”前不久,卓资县人民法院“执行110”接到反映被执行人安某下落的电话,执行警务保障中心立即组织干警前往现场,将长期下落不明的被执行人安某迅速拘传至该院,并对其采取司法拘留措施,迫使被执行人安某主动要求联系家人履行债务,安某将债务履行完毕后,鉴于其积极承认并改正错误,该院依法对其提前解除司法拘留措施。

今年以来,为激发执行职能动力,卓资县人民法院强化执行警务化建设,设立了“执行警务保障中心”,并开设了“执行110”执行热线,快速响应核查被执行人财产及下落线索,持续深化“法官﹢法官助理(执行员)﹢书记员﹢法警”模式的执行团队建设,积极构建“法院﹢公安”执行机制,为实现联动共治、共筑诚信高地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