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黑河,是黄河“几”字湾一级支流,是全国少有的自东向西流向的河流,是塞外北疆最能掀起波涛的河流,奔腾不息的大黑河诉说着悠悠的岁月,是卓资人民的“母亲河”。古名伊克图尔根河,又名芒干水、白渠、金河等。发源于十八台镇忽力进图村,经卓资山、六苏木、福生庄、三道营,于那只亥出境,入呼和浩特市郊区,经托克托县,注入黄河。境内长87公里,境内流域面积2531.75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11条。
近年来,卓资县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作用,探索构筑起公益诉讼“123”工作法,通过坚持一个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办案理念)、把握两个方向(“内+外”公益诉讼双联动)、构建三项机制保障,落实“河湖长+检察长”机制,通过信息共享、问题线索移送、联合专项整治等方式,积极运用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共办理涉大黑河流域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8件,发出检察建议18件,清理河道垃圾500余吨,全面保障了卓资县大黑河水清河畅,在增进全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进程中得到了检察的守护。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办案理念。
公益诉讼是检察机关最具能动性的职能,也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检察工作。大黑河是卓资县人民的“母亲河”,作为“几字湾”上的检察机关,卓资县检察院近年来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将“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落实到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中,将检察公益诉讼办案与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相结合,紧盯公益损害突出问题,2023年5月办理的黄河上游一级支流大黑河卓资山段河道内堆积羊皮等废弃物一案,通过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的方式在短短十天内即解决了污染乡村人居环境的问题,守护了一方水土。同时善于发挥人民群众在线索来源环节的积极作用,对于日常生活中收集到的人民群众反映的水资源浪费公益诉讼线索积极行动,通过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督促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有效杜绝了水资源浪费问题,办案效果收到群众的好评。
二、“内+外”公益诉讼双联动
(一)凝聚护河共识,发挥全县一盘棋优势。一是联动各级河长积极履职。自“河湖长+检察长”机制建立以来,卓资县人民检察院和卓资县水利局河长办明确职能职责、强化协作配合、建立定期联络机制,每年定期开展春秋季两次巡河活动,互相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分析研讨涉及大黑河公益诉讼案件办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最大可能实现公益诉讼保护最大公约数。2023年11月,卓资县检察院联合县乡村三级河长、县河长办、河湖管理保护“秋冬季”行动成员单位召开2023年河湖管理保护“秋冬季”行动会,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河长的职责,增强了其履职意识和担当意识。此次活动得到了县委和县领导的高度重视,被乌兰察布市政法委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转发宣传。二是调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2023年在办理一起水资源保护案件时,承办检察官邀请“益心为公”平台志愿者参与“回头看”跟踪调查评估,并就书面回复情况是否与实际相符、是否达到整改要求等相关问题听取意见。志愿者真正参与到公益诉讼办案中,不仅增强了其身份认同和责任归属,还为检察机关提升公益诉讼办案公信力,提高公益诉讼案件整改效果,实现公益损害问题综合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为吸引更多外部群众保护大黑河。检察院依托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及《黄河保护法》的出台等时间点,多次联合卓资县水利局河长办在县内各街道及各乡镇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宣传活动,提高群众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意识,调动更多群众主动参与到保护大黑河的行动中,共同守护我们的母亲河。
(二)凝聚办案力量,拓展河湖保护县外“朋友圈”。卓资县检察院以“生态检察三大协作统一行动”为契机,分别与察哈尔右翼中旗、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检察院签署保护大黑河跨区域协作意见并召开座谈会,依托协作机制,卓资县人民检察院向兄弟院察右中旗移送了案件线索,该案涉案地位于察右中旗辉腾锡勒园区转经召村南,邻近大黑河支流白银河旁,现场堆放有大量的建筑垃圾和部分生活垃圾,现场勘查中,通过无人机进行广视角拍摄高空取证,取得了全面、直观的现场全貌照片,为察右中旗人民检察院办理案件提供重要依据,该院已通过制发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的方式督促行政机关履行职责,保护了社会公共利益,遏制了大黑河环境污染,双方协作机制也收到了良好成效。2023年夏天,卓资县人民检察院联合赛罕区、玉泉区人民检察院在呼和浩特市大黑河畔开展了“世界环境日‘减塑捡塑,你我同行’”党旗飘扬践初心,环境保护我先行”主题党日活动,用实际行动号召大黑河沿岸群众共同行动,营造爱护、守护大黑河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构建三项机制赋能大黑河源头治理。
一是建立“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2021年9月16日,卓资县检察院与卓资县河长制办公室签订《关于“河(湖)长+检察长”工作协作机制的实施办法》,制定了联席会议、信息共享、办案协作、联合工作、日常联络等工作机制。该协作机制建立以来,双方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密切配合,采用“实地勘查+科技巡查”双路径模式工作方式,对大黑河进行拉网式排查,经排查办理涉河湖领域案件21件,清理河道垃圾8处,清理大黑河流域范围内废旧地膜7处,协同巡河30余次。2023年共清理河道垃圾500余吨。该机制的建立凝聚了行政管理监督执法与公益诉讼检察法律监督司法合力,对破坏水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实行了精准监督,对加强卓资县大黑河环境保护,所形成的合力产生了巨大联动功效。二是建立水资源保护治理协同机制。作为黄河上游一级支流大黑河边上的检察机关,本院为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聚焦自治区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这个重大矛盾,有力维护涉水领域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2023年6月,与卓资县水利局共同制定《卓资县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成立专项行动工作组,明确各自工作重点,共同对黄河流域可能存在的水资源利用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卓资县检察院针对龙胜公园水塔故障导致的水资源浪费问题,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在检察机关的持续跟进监督下,相关部门有效解决了水资源浪费问题,该案在跟踪调查阶段受到了附近群众的点赞。三是建立跨区域检察协作机制。大黑河环境保护和治理,是一项综合工程,为破解“上下游不同步、左右岸不同行”的流域治理问题,卓资县人民检察院与察哈尔右翼中旗人民检察院联合签署《黄河支流大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检察公益诉讼跨区划管辖协作意见》,明确了两地检察机关共同保护黄河支流大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目标,确定了案件线索共享、移送机制,联席会议、日常联络制度、办案保障协作机制等。卓资县人民检察院还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检察院签署《关于深化跨区域协作配合加强大黑河流域检察公益保护的意见》,就落实大黑河流域生态保护跨区域协作召开座谈会,交流大黑河公益诉讼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办案经验,并就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加强协作保护黄河流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大黑河流域跨区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协作机制的建立,充分发挥了检察机关区域协作配合,解决了边界地区跨区域检察公益诉讼协作配合问题,形成了大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合力。
下一步,卓资县检察院将继续深入落实“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123”工作法,切实履行好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深化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紧盯河湖生态环境重点领域,督促河湖长主动履职,加大宣传力度,在社会内营造全县人民共护大黑河氛围,助力大黑河生态治理,守护水清河畅的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