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共乌兰察布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乌兰察布长安网
“隆和321”化解邻里纠纷工作法
发表时间:2024-01-02 18:55:56
新闻来源:内蒙古政法
责任编辑:李海涛

丰镇市隆盛庄镇是一个具有300多年建镇历史的商贸重镇。2014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近年来,隆盛庄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针对商贸集散地邻里纠纷多发的特点,以构建“和谐隆盛庄”为目标,创新“隆和321”调解工作法,打造具有隆盛庄特色的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3年来未发生“民转刑”案事件和越级上访现象,全镇民心向贤、人文荟萃、民和年丰、安定和谐。

用足三项机制,凝聚解纷合力

 隆盛庄镇聚焦控源头、凝合力、解民忧的工作思路,持续探索化解邻里纠纷新模式。一是坚持首接即化制。明确首接“五个一”要求,以一颗热心、一张笑脸、一杯热茶、一席好话、一套办法,问家长理短、所需所盼,与诉求人共情,取得诉求人信任,以情入手及时消除矛盾双方的对立情绪,让群众进门时一肚子怨气,出门时一团和气,避免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今年以来,全镇邻里纠纷首接化解率达88%,有效做到了矛盾不上交。二是创新随访入户制。建立信访代办制,组织领导干部包村(社区),与村(社区)干部捆绑承包村民小组,组织大学生村官、网格员等群众身边人,组团带着问题随访入户。把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最末端,努力把指导调解、化解纠纷、线上诉讼、普法宣传等司法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和村民“家门口”、“热炕头”,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今年以来,全镇干部随访入户52次,化解邻里纠纷31起。三是落实联动协作制。整合“隆和多元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和“一办四所一庭”基层政法力量,成立三个联合调处团队,按“分类施策”原则,一般矛盾由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干部现场调解;复杂矛盾由驻村民警、司法人员、法律顾问通过会商研判精准消除;对不接受调停的矛盾,由工作人员提供相关的法律服务并及时告知当事人依法通过诉讼等途径解决纠纷。

用好两种方法,实现事心双解

隆盛庄镇坚持关口前移、力量下沉,落实党政领导包案化解制度,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抓到底,把防早防小、化早化小落到实处。一是“背对背”说服。对积怨较深,成因复杂的邻里纠纷,组织“隆和大爷、隆和大妈”等调解力量入户访问,分别倾听当事人的诉求,用真心话、圆场话引导群众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对方的境况,通过传软话、递好话打开心结消除隔阂,缓解对立局面,达到“冷却降温”的目的,经过分析研判,抓住有利时机,在保障双方合法权益的条件下,进行调解,达成共识,促使矛盾纠纷调解成功,防止事态蔓延发展。二是“面对面”疏导。对因日常琐事而产生的争面子、争高低、赌气、互不相让的邻里纠纷,调解员将当事人拉在一起,邀请当事人的亲戚朋友或有威信的“五老”长者,参与调解,用“身边人”讲“身边事”,“面对面”聊家长里短,说乡俗民风、谈人情事理、讲法理情理,弥合双方当事人的分歧意见,还原事实真相,促使当事人握手言和,推动矛盾纠纷快速化解。

用活一地文化,共商共促祥和

  隆盛庄镇自古商贸发达、文风久盛、崇德向善、尚法明理,该镇注重发挥守望相助、亲仁善邻、荣辱与共的古镇商贸文化引导熏陶作用,通过挖掘百年古镇传统文化内涵,倡导中华民族和睦、和谐、和平的“和文化”。一是议家事守望相助。定期选出一批德高望重的“隆和大妈、隆和大爷”,成立了“隆和议事会”和“汤小云工作室”,随时随地在镇街中心的马桥街商铺前就邻里纠纷“议家事、拉家常、评家理”。在古老的马桥驿站上追溯历史、展望未来,团结一致向前看,推动邻里纠纷化解,特色文化得以彰显。二是办庙会亲仁善邻。隆盛庄镇每年举办“六月二十四传统庙会”,广邀宾客,共襄盛举,体验古镇文化底蕴。充分利用隆盛庄镇文化特色,开展庙会文化+和谐社会宣传活动。将“将相和”“桃园三结义”等20多个传统民俗故事做成展车,游街巡展,让10万多游客感受和谐文化的力量。三是传商道重义守信。隆盛庄镇建成了历史博物馆和碑拓馆,充分展现隆盛庄人重义守信的商贸美德。通过展馆宣传教育,将“买卖不成仁义在”的商贸原则融入到群众日常经济社会交往中,运用到邻里纠纷矛盾调处中,实现情、理、法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