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兰察布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少年审判庭庭长王雪峰的名字,总是与“专业”“温情”“担当”这些词汇紧密相连。作为一名深耕民事审判十余年的法官,王雪峰始终秉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坚定信念,在平凡岗位上诠释着新时代人民法官的初心与使命。
1985年出生的王雪峰,自考入法院以来,已在民事审判岗位坚守十一年,他审理的案件涵盖侵权责任、劳动争议、民间借贷等多个领域。十一年来,他主审及参与审理的案件超过2000件,注重法理情融,坚守法律底线,又彰显司法温度,审判质效长期名列前茅。
在审理一起致未成年人父母双亡的交通事故赔偿案时,王雪峰迅速厘清案情,高效作出判决,并持续督促保险公司履行赔偿义务,最终在判决后数日将赔偿款送至受害人亲属手中。面对失去父母的14岁少年,他多方联系亲属,积极协调抚养事宜,帮助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燃生活希望。当事人亲属哽咽道:“感谢王法官,让我们有了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审判工作之外,王雪峰注重在实践中深化理论思考,以学术研究反哺审判实践。他系统钻研法律前沿问题,深入分析典型案例,先后在《人民法治》《法学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篇,在各类法治论坛发表文章8篇,荣获学术奖项8次。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鲜明的实践导向,使他成为审判业务和学术研究“双优”的典范。
作为少年审判庭庭长,王雪峰始终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放在重要位置。他兼任乌兰察布市法学会理事、北疆青年讲师团讲师,组织成立“那钦青年突击队”和“缘˙法”普法宣讲团,深入校园开展法治宣讲20余场,举办模拟法庭、法院开放日等活动,用生动的方式播撒法治的种子。
他对于困境儿童的帮扶尤其令人感动。当得知8岁男孩刘小某因意外烧伤面临巨额医疗费用时,他积极协调推动案件调解,促使部分赔偿款快速履行;儿童节前夕,王雪峰和同事们专程赴京探望住院的刘小某,带去礼物和法官寄语:“愈合的伤疤是生命赠予你的勋章”。归来后,继续协调社会救助,为患儿家庭奔走筹款。在他的推动下,市教育局等单位纷纷伸出援手,为孩子后续治疗提供了坚实保障。
工作以来,王雪峰荣获自治区及市级荣誉21项,包括自治区高院“办案标兵”、自治区法学会“杰出中青年法学法律专家”等称号。但他常说:“荣誉是过去的见证,也是未来的鞭策。”他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奋战在审判一线,成为同事眼中的“领头雁”、群众心中的“放心人”。
十余载审判路,王雪峰用经得起检验的案件、扎实的学术成果和群众的真诚认可,诠释了“人民法官”的深刻内涵。他以专业守护正义,以温情化解纷争,展现了新时代法官的担当与风采,为乌兰察布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质司法服务,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