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共乌兰察布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小小“板凳会”架起警民“连心桥”
发表时间:2024-10-22 19:02:34
新闻来源:法治日报
责任编辑:李海涛

“张大娘,最近水位上升了,千万不要让孩子去河边玩。”

 

“王大爷,上次您说孩子想回来照顾您,把户口也迁回来,这事让他去所里正常办理就行。”

 

……

 

在警务室门口、田间地头、乡镇社区几个板凳围一圈,村民、村干部、民警坐一起,成为了白海子派出所“板凳会”的“标配”。

 

着眼于帮助村民解决问题,乌兰察布市公安局集宁区分局白海子派出所以“板凳会”为切入点,变被动为主动,变指令为服务,用一场场“板凳会”打通服务基层的渠道,以“马上就办”的实际行动聚民意、解民忧。

 

“刚组织召开‘板凳会’时,村民都以为只是走个过场、搞搞形式,谁都不愿意说。为打破僵局,我现场承诺一定尽力帮大家协调解决。”白海子派出所所长王瑞说。

 

“我之前承包土地两年,自己花钱在地里打了两眼井,现在不包地了,可打井花的37万元,怎么办?”“我们家的地就在村边上,地里的庄稼总是被村里的牛羊偷吃,损失也不小,该怎么办”……在民警的引导下,困扰村民的难题纷纷“跑”了出来。

 

“你花钱打的井,我们正在与村委会协商,以村集体的名义买下来,这样不仅能够弥补你的损失,也对村民有益。”“李大爷,你家地里的庄稼总被牛、羊吃的问题,我们已经跟附近养殖户沟通了,提醒他们看好牲畜,我们还协调了村委会帮你加固栅栏。”村民“抛”出难题,派出所精准“接招”,一来一往中紧密了警民关系。

 

从聊一聊心里话,解决民生小事,到说一说新想法,提一提新建议,白海子派出所的“板凳会”越来越“有料”。“板凳会”打破了传统“坐等”的服务模式,转变为走村入户将服务“送上门”,还能调动村民共担治理责任,融入共建共治共享中。

 

“白海子派出所冬天开‘炕头会’,夏天开‘板凳会,让民警走出办公室在一线了解社情民意、推动警务工作、化解矛盾纠纷,把群众关注的‘问题清单’变成了‘履职清单’,成为了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一把‘金钥匙’。”集宁区公安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罗晔介绍。

 

今年上半年,白海子派出所累计召开“炕头会”“板凳会”16场次,进村(社区)216次、走访其他服务对象83次,收集意见建议22条,解决民生实事4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