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共乌兰察布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丰镇市着力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
发表时间:2024-07-16 17:30:05
新闻来源:丰镇市委政法委员会
责任编辑:李海涛

近年来,丰镇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关口前移,注重源头治理,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重要抓手,全域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

一、做优三个体系,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战平台

一是做优组织领导体系。发挥市委政法委统筹各方力量优势,制定《丰镇市“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提质增效工作方案》,成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公检法司等14个部门采取常驻、轮驻、随驻等方式入驻办公,确保组织有力、指挥高效。并把矛调工作纳入平安丰镇建设考核,形成功能融合、内外联动、上下协同的工作体系。

二是做优阵地建设体系。将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12345便民服务热线平台等“多中心”整合为“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设立公共法律服务、诉前调解、信访接待、心理咨询、矛盾调处和联动单位入驻集中办公等功能区,集中接待群众并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和问题事项,实现群众跑一地说事,一站式办结。上半年,平台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33起。

三是做优社会协同体系。吸收13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品牌调解室、仲裁机构等第三方社会力量进驻。聘请1名公益律师和1名专业心理咨询师“随堂坐诊”,为来访群众提供心理疏导和专业法律服务,引导群众理性反映问题,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使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成为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

二、健全三项机制,完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方式

一是健全“接诉即办、分流转办”机制。针对一般矛盾纠纷,平台实行简单问题归口速办,一站式综合受理各类矛盾纠纷,一般性矛盾纠纷由驻厅调解员当场答复,需要跨部门协调解决的7日内答复。对汇聚至平台的其他矛盾纠纷,实行登记流转。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及时甄别、分流、指派到相关部门进行调处。

二是健全“矛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针对疑难复杂矛盾纠纷,按照“调解优先、诉讼断后”原则,充分发动14家驻厅单位参与矛盾化解,建立起由56名法律、住房、金融、保险、劳动就业、自然资源等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组成的调解专家库,及时会商研判,给出调处建议,为疑难纠纷的调解提供专业支持和法律支撑。对于当事双方不接受调解的纠纷,引导当事人通过诉讼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确保每一个调解环节公平公正,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综合性服务。

三是健全“联席会议、领导包案”机制。针对跨区域、涉众型等重大风险隐患矛盾纠纷,建立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联席会议,由县级领导包案,专题研究、挂牌督办,做到包案到人、一包到底。去年以来,由领导包案的15件涉法涉诉案件全部结案,全力推动个案化解的同时,促进同类问题有效解决。

三、夯实基层基础,推动“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夯实镇级调解“主战场”。配齐配强政法委员,整合基层政法、信访、民政等力量,推动乡镇(街道)综治中心与“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实体化建设、一体化运行,实现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平安联创。聚焦纠纷主要类型,打造“一镇一品牌”调解工作特色。如隆盛庄镇矛调中心通过挖掘百年古镇传统文化内涵,设立“隆和议事会”,推广运用“隆和321化解邻里纠纷工作法”用乡音乡情化解邻里矛盾纠纷。红砂坝镇矛调中心强化主动排查、多方联动、跟踪回访,有效化解高铁征拆领域矛盾。

二是夯实政法队伍“基层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常态化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政法干警下基层”活动,成功举办“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示范户和两代表一委员”业务培训班,不断充实基层法律服务力量,让“法律明白人”更“明白”,有效提升了“法律明白人”队伍法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三是夯实调解人才“储备库”。在13个乡镇(街道)和91个村、19个社区建立140个人民调解委员会,选聘专兼职人民调解员453名,全部进驻同级“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开展工作,实行持证上岗和退出机制,推行绩效管理。同时落实信访代办制度,全市配备信访代办员407名,实行“一对一”代办服务,做到全程代办、全域代跑、全事代处,上半年代办各类信访事项59件,真正为群众办了实事、做了好事、解了难事。